癌癥是美國亞裔、夏威夷及太平洋島人群的首要死因
一項新研究顯示,癌癥是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以及太平洋島民這幾個人群中的首要致死原因,而這部分人群癌癥的總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與白種人相比則較低。(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年1月14日在線版)
美國癌癥學會報告稱,2016年預計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和太平洋島民中將有約57 740例新發(fā)癌癥病例和約17 000例癌癥死亡病例。
男性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和太平洋島民中,3個主要癌癥死亡原因分別為肺癌(27%)、肝癌(14%)和結直腸癌(11%);而女性中則分別為肺癌(21%)、乳腺癌(14%)和結直腸癌(11%)。
雖然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和太平洋島民人群中所有類型癌癥的總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比白種人低30%~40%,但胃癌和肝癌的比例卻是白種人的兩倍左右。另外鼻咽癌比例也較高。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和太平洋島民與白種人相比在癌癥擴散前確診的比例較低。另外在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和太平洋島民亞組中的癌癥發(fā)病率也存在較大差異。
癌癥發(fā)病率的差異與一些風險因素相關,包括生活方式、篩查和預防措施的普及情況以及癌癥相關感染的暴露水平等。
2006~2010年,男性中的發(fā)病人數(shù)范圍從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中的217例/10萬至薩摩亞人中的約527例/10萬不等。白種人中則為554例/10萬。
而對于亞裔美國人、夏威夷本地人和太平洋島民女性而言,上述范圍則從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中的212例/10萬至薩摩亞人中的約443例/10萬不等。白種人女性中則為445例/10萬。
研究作者表示,在該人群的男性和女性中,發(fā)病比例僅次于薩摩亞人的人群為夏威夷本地人和日本人。
這一人群中的癌癥控制措施包括增加疫苗和篩查比例;增加體育活動,降低體重,減少吸煙及飲酒的一系列措施;以及開展相關研究,進一步了解各個亞組間癌癥負荷和風險因素之間的差異。
(編譯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