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藥物可降低結直腸癌死亡風險
?一項來自英國的以人群為基礎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在診斷結直腸癌后使用他汀類藥物可降低結直腸癌特異性死亡風險。(J Clin Oncol. 2014年8月4日在線版)
該研究納入1998-2009年英國國家癌癥資料庫登記的7657例Ⅰ~Ⅲ期新發(fā)結直腸癌資料,包括詳細的處方記錄及死亡數(shù)據。截至2012年,其中1647例死于結直腸癌;采用時間依賴Cox回歸模型分析腫瘤特異性死亡風險比(HR)。
對總研究人群而言,結直腸癌確診后使用他汀類藥物與結直腸癌特異性死亡風險的降低存在相關關系(調整后HR=0.71)。使用他汀類藥物與結直腸癌特異性死亡風險間存在量效關系。在診斷后使用他汀類藥物超過一年的患者,其結直腸癌特異性死亡風險下降更為明顯(調者后HR=0.64)。同時,在確診結直腸癌后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中,所有原因的死亡風險也有明顯降低(調整后HR=0.75)。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 張俊教授述評:
他汀類是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藥物,可抑制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膽固醇合成。由于膽固醇及其相關產物是維持腫瘤細胞活性的重要物質;故被認為具有潛在抗腫瘤效應。2012年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一項基于丹麥全國人群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可降低15%的腫瘤特異性死亡風險。上述英國的人群隊列研究在結直腸癌中驗證了丹麥研究結果。此外,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等腫瘤的相關研究中也顯示了類似保護作用。鑒于上述結果均來自觀察性研究,有必要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中對他汀類藥物的作用進行進一步驗證。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ASCO會議報告辛伐他汀聯(lián)合化療用于進展期胃癌一線治療的雙盲隨機3期研究,未能顯示PFS延長獲益。以上結果提示了瘤種、人種、病期、生物學類型的差異,進一步明確他汀類藥物的抗癌效應,并合富集潛在獲益人群,可能是后續(xù)的研究方向。
(編譯 周塵飛 審校 張?。?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