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標志物指導胃食管癌放療
一項小樣本的Ⅱ期預試驗顯示,一種創(chuàng)新的內(nèi)鏡下置入標志物可能有助于改善胃食管癌放療的影像學評估結(jié)果,同時也可用于圖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15年7月31日在線版)
澳大利亞墨爾本Austin健康中心消化科的Sujievvan Chandran及其同事表示,10例接受IGRT的患者使用了內(nèi)鏡置入標志物,這使得研究隊列中多數(shù)患者的原發(fā)腫瘤的定位準確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輔助了IGRT的實施。
研究者解釋表示,放療已成為食管癌普遍接受的治療手段,目前正被評估其聯(lián)合化療用于胃癌新輔助治療的療效。
然而,上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接受放療的局限性在于食管和胃的運動,這就要求更大的照射靶區(qū)體積以及足夠的邊緣。
置入物的選擇
超聲內(nèi)鏡(EUS)引導下置入黃金圈基準點標已在胃癌中有所研究?;鶞庶c參照點是小的黃金標志物,幫助瞄準最需要放射治療的部位而使周圍組織免于受損。其在IGRT中的使用已在乳腺癌及前列腺癌中得到很好的驗證,也有一些文獻研究報道其在胃腸道腫瘤中的作用。然而,研究者指出,它們的廣泛使用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包括費用及EUS實施的可能性。
Chandran醫(yī)生及其團隊在尋找一種可替代的標記方法來彌補EUS引導下基準點放置金標的局限性,最終選擇了2-氰基丙烯酸丁酯結(jié)合碘油,這一選擇基于管理胃靜脈曲張的治療經(jīng)驗。此外,他們還指出,單獨使用碘油的IGRT已被用于以膀胱癌為背景的研究中,最近肺癌的研究也證實其為一個有用的不透射線的標志物。
成功置入和治療
在該項預試驗中,13例(50.0%)患者為食管癌,8例(30.8%)患者為胃食管交界結(jié)合性癌,5例(19.2%)為胃癌。26例患者共放置了92個不透射線的標志物。
主要的結(jié)果測量是標志物的成功置入,基于放射學影像學、內(nèi)鏡及組織學評估。
隨后對22例患者的置入標志物進行了影像評估,在這組患者中,CT和(或)PET-CT證實81個標志物中有79個(97.5%)放置成功。
在接受內(nèi)鏡置入標志物的IGRT亞組的10例(38.5%)患者中,7例為食管癌。在這個亞組研究中,1例患者死于疾病進展,2例患者在治療后獲得9個月的無疾病生存期,4例患者疾病進展,3例患者尚在等待隨訪影像評估治療效果。
最長隨訪時間為24個月,沒有來自標志物置入的早期、晚期或延遲的不良事件報道。
這項預備試驗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其是一個小樣本單中心研究。研究者指出:“盡管如此,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已經(jīng)表明這種技術(shù)是可行的、安全的,同時適用于IGRT,正如我們38.5%的樣本中所見。盡管我們已經(jīng)示范了不錯的效果,但還需要大樣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來證實這些結(jié)果。這也是我們即將開始的工作?!?/p>
(編譯 曹瑩 沈俐 審校 袁瑛)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袁瑛教授述評:
放射治療是胃食管癌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圖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作為一種四維的放射治療技術(shù),在三維放療技術(shù)的基礎上加入了時間因數(shù)的概念,充分考慮了解剖組織在治療過程中的運動和分次治療間的位移誤差,在患者進行治療前、治療中利用各種先進的影像設備對腫瘤及正常器官進行實時的監(jiān)控,通過對腫瘤及正常器官進行實時監(jiān)控,并據(jù)此調(diào)整治療條件,使照射野緊緊追隨靶區(qū),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做到精準醫(yī)療。
IGRT之所以能做到精準治療,還可以借助腫瘤內(nèi)置入的了一些基準金標記,來進一步提高放療擺位的精確性。作為腫瘤放療的可視靶點,而這些金標的放置則需要滿足安全、有效、可操作性等。目前,在這方面研究尚有限,還需更多的研究來探討更加實用的標志物并進一步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