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的新成就、新方向、新途徑
—— 大家翹首以待的ASCO每年評選前一年度的臨床腫瘤學重要進展終于在1月20日在網上發(fā)布了。在2014年全球包括我國的同行,在腫瘤防治方面都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可以說是大豐收的一年。
但同時也驗證了當年 DeVita的一句話“由于腫瘤的復雜性,進展只能是漸進的。”我們正在一步一步地攀登一座制服腫瘤的高峰,路途艱險,但是每一步都是登頂必不可少的,而且都是風景獨好郁郁蔥蔥,讓人忘記路上的辛苦。
ASCO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作為2014年重大進展的典范。CLL是一種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人民平均壽命的延長,發(fā)病率有一定增高的趨勢。但多年來我們的治療方法只限于一些老藥,除了已經用了半個多世紀的苯丁酸氮芥以外,就只有依托泊苷(VP-16)了,雖然能夠明顯延長病人的壽命,但如果出現耐藥就成為棘手問題了。2014年出現的新藥既有免疫型藥物又有靶向藥物。而且和我們目前常用的藥物具有協同作用。因此,我們可以預期CLL將成為一種既能使病人保持良好生活質量,又不影響壽命的疾病。
這一進展更加堅定了我們對綜合治療,多學科協作的理念,和以病人為本的醫(yī)德信念。
另一讓我欣慰的是對于預防篩查的肯定。這符合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上工治未病”的理念與多年臨床實踐的結論,尤其是對于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消化道腫瘤所取得的成果,具體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從保健的概念,改善環(huán)境污染和不良生活習慣,處理亞健康狀態(tài),治療癌前病變和通過篩查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比治療晚期病人更能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和投入??赡芤彩亲叱觥翱床‰y、看病貴”可能的途徑之一。
腫瘤分子生物學的進步,特別令人鼓舞。小型的二代測序儀器已進入醫(yī)院實驗室。二代基因測序等更先進的基因表達譜檢測方法為進一步了解癌變過程和機體免疫帶來了曙光,成為每一個實驗和臨床腫瘤學家的必修課。環(huán)境中的致癌物都損傷了那些基因?抑制了那些免疫細胞的功能?在長期多階段腫瘤形成的過程中都有那些活躍的關鍵分子生物學變化?那些可以成為我們阻斷的靶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預防、診斷、治療有效地聯系起來。不但可以成為診斷工具又可以使診療個體化在多數病人成為現實。在這里我特別推薦我國腫瘤學家在食管癌和肝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我們已經找到很多靶點,進一步深入研究一定會取得突破性成果。
最近,Nature 雜志發(fā)表論文介紹通過阻斷癌細胞用以維持增殖能力的信號通路,來抑制幾種侵襲性腫瘤生長的目的,包括骨肉瘤、腦瘤及某些胰腺癌的生長。正常細胞不斷分裂,其染色體末端會越來越短,最終老化死亡,而癌細胞卻會通過修復延長染色體末端來避免死亡。其途徑有兩種:端粒酶和另一種端粒延長替代機制(ALT)。所有癌癥中大約85%依靠端粒酶來延長染色體末端;只有其余15%依靠ALT。研究依靠ALT的癌細胞磷酸化激酶ALT是ALT的一個主要調節(jié)因子,如果我們在依靠ALT生存的癌細胞中用藥物抑制ALT,這些癌細胞就會被殺死。
所以,我認為轉化醫(yī)學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橋梁。我希望各級領導重視,臨床腫瘤學醫(yī)生不能每天只低頭看病手術,一定要從忙于奔命的狀態(tài)解脫出來。應當對基礎研究有興趣,并愿意合作共同開展臨床試驗。使我們的臨床實踐每年都有提高,給病人帶來更大的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