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追蹤?新進展?其他腫瘤

宮內(nèi)17-OHPC暴露增加出生后患癌風險

發(fā)表時間:2021-11-17

    美國得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Murphy等報告,有子宮內(nèi)17α-羥基孕酮己酸酯(17-OHPC)暴露史的兒童,癌癥風險可能增高。18 000多對母-子配對數(shù)據(jù)顯示,孕期注射合成黃體酮的女性的后代罹患癌癥的風險幾乎是未使用者的兩倍。(Am J Obstet Gynecol. 2021年11月9日在線版 DOI: 10.1016/j.ajog.2021.10.035)

    己烯雌酚是一種合成雌激素,在20世紀50~60年代通常用于防止流產(chǎn),但已有證據(jù)顯示合成激素有破壞發(fā)育和增加癌癥風險的潛力。17-OHPC是一種合成孕激素,也可能增高癌癥風險。為了研究此類藥物暴露對胎兒的可能影響,研究者自兒童健康與發(fā)展研究(CHDS)數(shù)據(jù)庫中入組1959~1966年逾18 000對母-子配對的數(shù)據(jù),并隨訪了60年。

    現(xiàn)有分析包括18 751名后代,其中1008例在隨訪730 817人-年中被確診患癌。234例(約1.0%)后代有該藥的宮內(nèi)暴露史,最常用于先兆流產(chǎn)(41.0%)。平均妊娠12周時接受首次給藥,孕婦平均接受2.4次注射給藥,大多數(shù)后代(165例)在妊娠前三個月內(nèi)均有暴露史。

    291-292期《全球腫瘤快訊》-106.jpg

    在有暴露史的后代中,23例被確診患癌,其中2例為兒童,21例為成人。癌癥類型包括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結(jié)腸癌直腸癌、前列腺癌、腦瘤、乳腺癌、甲狀腺癌、口腔癌、肺癌和胸膜瘤、宮頸癌、子宮體癌、腎癌和睪丸癌。

    總體而言,與無暴露史者相比,有宮內(nèi)暴露史者的患癌風險增高(aHR=1.99),孕早期暴露者風險更高(aHR=2.57)。孕早期有暴露史者出生后的癌癥風險最高,包括兒童腦癌(aHR=34.72)、前列腺癌(aHR=5.10)和結(jié)直腸癌(aHR=5.51)。

    孕婦接受1~2次用藥對比≥3次用藥時,后代患癌風險較低(aHR分別為1.80和3.07)。

    研究者認為:合成激素或用作天然激素的藥物,會擾亂天然激素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在胎兒發(fā)育的脆弱時期。接觸合成黃體酮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因為合成藥與天然黃體酮的降解方式不同。

    (編譯 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