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報告更新:避免癌癥風險因素以預防癌癥
近期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ACR)發(fā)布了年度《 AACR癌癥進展報告》,介紹了過去12個月在腫瘤預防、檢測、診斷和治療方面的進展,還包括了受益于這些進步的腫瘤生存者的個人經歷。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fā)現,與癌癥相關的風險因素接觸會增加人類患癌和/或死于癌癥的風險。若可以避免吸煙、體重過重、不健康飲食、紫外線(UV)暴露以及某些病原體感染等風險因素中的幾種,則有可能預防許多癌癥的發(fā)生。研究人員估計,在2014年的美國,其中40%以上被診斷出的癌癥病例和約一半的癌癥死亡是由這些潛在可避免的癌癥風險因素中的一種或多種引起的。
許多癌癥風險因素也與其他慢性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糖尿病。因此,減少或消除潛在可改變的癌癥風險因素暴露的公共教育和政策倡議不但可以降低癌癥的發(fā)生,還能減輕其他疾病的負擔。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年人(50歲)通過不吸煙、合理膳食、保持運動、維持健康體重和限制飲酒來保持低風險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未保持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相比,整體預期壽命要多出5年且患主要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可能性較低。
雖然癌癥預防有諸多好處,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同時普通民眾對癌癥預防的認知有限,這是阻礙整體公共衛(wèi)生改善的一些關鍵問題。據調查,美國和全球的許多人仍未意識到伴隨肥胖、缺乏運動和飲酒的潛在癌癥風險,這說明公眾對廣泛傳播目前已知的癌癥風險因素與其對癌癥發(fā)生的影響,實施有效的癌癥預防策略的巨大需求。
基于此,AACR建議:杜絕煙草使用,保持合理體重,健康飲食,保持運動并避免久坐,限制酒精攝入,減少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避免并杜絕致癌病原體感染,了解生殖和激素對癌癥的影響,限制環(huán)境中致癌物的暴露接觸,降低癌癥發(fā)生風險和與癌癥相關的死亡率。
杜絕煙草使用
吸煙是導致癌癥的主要可預防因素,因為它會使個人暴露于許多有害化學物質中,這些化學物質會破壞DNA,導致遺傳和表觀遺傳學改變,從而導致癌癥?,F已證明,吸煙與罹患17種不同類型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包括腎癌、輸尿管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喉癌、下咽癌、口腔癌、口咽癌、鼻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不過幸運的是,任何年齡的人戒煙都可以降低這些癌癥風險。研究發(fā)現,戒煙可以使新的健康細胞積極補充呼吸道內壁受損的細胞,從而起到預防肺癌的作用。根據美國外科醫(yī)生的最新報告,戒煙除了可以降低罹患癌癥(包括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風險,還可以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并減輕吸煙者和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的大量經濟負擔。
另外,使用其他任何形式的煙草類產品,如可燃煙草產品(例如雪茄)、無煙煙草產品(例如咀嚼煙草和鼻煙)和水煙斗(大頭煙)均存在與香煙相似的致癌風險。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在年輕人市場較為流行的電子煙中,存在非常高的尼古丁含量,這是一種高度成癮性的物質,對大腦的發(fā)育有害。同時,來自于電子煙的二手氣溶膠(SHA)會使非使用者與有害物質接觸,包括尼古丁、羰基化合物、煙草特有的亞硝胺、重金屬和乙二醇,增加吸入二手煙個體的患癌風險。因此應加大力度限制電子煙在所有人群尤其是年輕群體中的傳播與使用。
保持健康體重、飲食、運動并避免久坐
在美國成年人中,將近20%的新癌癥病例和16%的癌癥死亡歸因于超重或肥胖,不良飲食,缺乏運動和酗酒。對成年人來說,超重或肥胖會增加一個人罹患15種癌癥的風險,其中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絕經后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腎癌、胰腺癌、膽囊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腦膜瘤、多發(fā)性骨髓瘤和某些頭頸部腫瘤。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每天久坐(不活動)13小時或更長時間將死于癌癥的風險增加到82%,并且在美國,百分之三的癌癥病例可歸因于缺乏運動?,F已證明,體育鍛煉會降低9種癌癥的風險,其中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絕經后)、子宮內膜癌、結腸癌、食管癌、腎癌、肝癌、肺癌和胃癌。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積極運動,避免久坐不動和飲食均衡是降低患癌可能性和降低與癌癥有關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限制酒精攝入
飲酒會增加罹患六種不同類型癌癥的風險(某些類型的頭頸部腫瘤、食管癌、胃癌、女性乳腺癌、肝癌和結直腸癌),且即使適量飲酒也會增加患癌風險,且風險隨飲酒的劑量與時間增加。
這是因為,酒精一旦進入體內被代謝,就會通過產生有毒化學物質直接破壞細胞DNA和蛋白質;酒精還會增加與乳腺癌相關的雌激素和其他激素的水平,從而增加患癌風險。因此建議,對于喝酒人士,應最大限度的降低酒精攝入量,最好可以滴酒不沾。
避免致癌病原體感染
持續(xù)感染多種病原體(細菌,病毒和引起疾病的寄生蟲)會增加個體患幾種癌癥的風險,其中,最主要的感染原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幽門螺桿菌。
在美國,約有3%的癌癥病例歸因于病原體感染,而在全球范圍內,約有13%的癌癥病例歸因于感染。個體可以通過保護自己免受感染或通過醫(yī)學手段避免感染(如,HPV疫苗接種),從而顯著降低患該種癌癥風險。但以上策略均為預防手段,對感染引起的癌癥無治療效果。
了解生殖和激素對癌癥的影響
母乳喂養(yǎng)可降低該母親患三陰性乳腺癌的風險,約降低22%,但對于其他類型的乳腺癌的相關較弱或還未發(fā)現相關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母乳喂養(yǎng)還可能降低患卵巢癌的風險。
另一方面,對于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下降的更年期女性,激素替代療法(HRT)常用來緩解更年期的常見癥狀以及這期間的長期生物學變化(如骨質疏松)。HRT通常涉及單獨使用雌激素或將雌激素與孕激素聯合使用,且雌激素單獨使用只適用于切除子宮的女性,這是因為單獨使用雌激素而不與孕激素聯合使用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另外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的數據表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聯合使用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且風險隨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在進行HRT治療前,建議患者與醫(yī)療服務提供者討論使用HRT的優(yōu)勢和潛在風險,從而確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限制與環(huán)境中致癌物接觸
在環(huán)境中接觸污染物和某些職業(yè)因素會增加人患癌癥的風險,例如氡氣,一種由土壤,巖石和水中的鈾分解,自然產生的放射性氣體,是美國第二大肺癌成因,除此之外,砷、石棉、鉛、輻射和苯也被認為是環(huán)境中的致癌物。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調查,環(huán)境風險因素導致的癌癥占全球所有癌癥病例的近20%,其中大部分發(fā)生在中低收入國家。
人們通常很難避免或減少其與環(huán)境致癌物的接觸,且并非每次接觸都會導致癌癥,接觸強度、持續(xù)時間和個體的生物學特征(包括基因組成)共同決定了個體因接觸環(huán)境中致癌物而罹患癌癥的可能性。
室外空氣污染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具有致癌能力的環(huán)境污染物,其中包括臭氧和顆粒物污染。顆粒物污染指的是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微小的固體和液體顆粒的混合物,IARC在2013年得出結論,顆粒物污染可能導致肺癌,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政策措施來減少污染物向大氣中的排放,以應對空氣污染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另外,報告指出,心理壓力和一些代謝產物可能與癌癥發(fā)展有關,但目前與這兩個風險因素相關的數據仍不充足,還需要更多的確切證據來證明其與癌癥的關系。癌癥風險因素暴露與癌癥發(fā)生有很大的關系,避免或減少與風險因素的接觸是進行癌癥預防的主要手段,將有效的降低人群中癌癥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
癌癥篩查的建議與方法
篩查癌癥意味著在無癌癥跡象或癥狀的人中檢查癌癥前病變或癌癥,目的是在癌癥發(fā)展的最早時期發(fā)現異常。如果癌癥篩查測試表明存在癌前病變,則可以在轉變成癌癥之前對其進行治療或手術切除,通過篩查,在癌癥擴散前的早期,Ⅰ期或Ⅱ期被發(fā)現,則該患者更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治療,治療或手術切除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癥稱為癌癥攔截。
篩查癌癥的方法有多種,包括使用成像技術尋找體內異常,收集組織或液體樣本,然后對它們進行篩查,以分析所篩查癌癥的異常特征。目前,一般是放射科醫(yī)生、病理學家和其他專業(yè)人員對圖像和/或組織或液體樣本分析結果進行具體界定,以確定是否存在異常。
這種方法較為耗時,且可能出現結果偏差(假陰性或假陽性),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AI)方法是否可以增強對癌癥篩查測試的判斷,在本報告涵蓋的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的12個月中,FDA批準了幾種AI系統(tǒng)用于臨床用途,以幫助放射科醫(yī)生通過乳房X線照片檢測乳腺癌。
另一個具有潛力的篩查研究領域是使用血液檢測或液體活檢來同時篩查多種類型的癌癥。最近有兩個研究團隊證明了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在將這些篩查方式作為臨床常規(guī)癌癥篩查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癌癥篩查共識
篩查癌癥具有諸多好處,包括減少個體在癌癥晚期階段被診斷出患有癌癥的可能性以及減少因被篩查癌癥死亡的可能性。例如,最近的數據表明,參與乳房X線篩查的女性被診斷出患有晚期乳腺癌的可能性降低了25%,并且在診斷后的10年內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降低了41%。
但是,篩查癌癥也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這就是為什么不建議所有人都進行癌癥篩查的原因。而確定癌癥篩查檢測的對象,對于哪類人群篩查好處要大于潛在危害,則需要進行廣泛的研究并仔細分析所所獲得的數據。
基于目前的情況,不同專家組給出的篩查方式建議略有不同。但應當注意,對于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癌癥風險,在做出有關癌癥篩查的決定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其患被篩查癌癥的可能性。因此,建議人們咨詢醫(yī)療服務提供者以制定針對自身風險和對篩查測試潛在危害承受能力的癌癥篩查計劃。
對于患某種癌癥風險為普通水平的個體,年齡和性別是用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相關癌癥篩查的依據。年齡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某種程度上癌癥是一種老年人的疾病,美國91%的癌癥診斷發(fā)生在45歲以上的人群中??紤]到一個人罹患大多數癌癥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重要的是,個人必須與醫(yī)療服務提供者保持聯系,并不斷評估其癌癥篩查計劃是否需要更新。
一些人患某種或某些類型癌癥的風險較高的可能原因是由于接觸一種或多種癌癥風險因素。例如,吸煙的人患肺癌的可能性是不吸煙的人的25倍。另一個可能原因是,一個人獨特的細胞和組織結構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例如,乳房密度較高的女性與乳房密度較小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若家族存在某種癌癥的疾病史,個體遺傳了與癌癥相關的基因突變,那么其患該種癌癥的風險則會高于普通群眾。若認為自己是遺傳易感基因突變的高風險個體,則應咨詢醫(yī)護人員并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癌癥篩查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即使對特定人群而言,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和肺癌進行篩查的好處遠超過了潛在風險,但許多建議進行篩查的人并未接受篩查,并且在醫(yī)療設施較不發(fā)達地區(qū),癌癥篩查的認知度并不高。除此之外,對不建議進行癌癥篩查的個體(年齡低于或高于特定癌癥建議篩查的年齡范圍的個體以及預期壽命有限的個體)的不必要篩查,也是癌癥篩查實施不理想的因素之一。
癌癥篩查測試的非理想使用現狀以及美國不同人群間癌癥篩查率的顯著差異均表明,需要新的戰(zhàn)略和公共策略來提高建議進行篩查人群對癌癥篩查的認知。
積極主動地為個人提供相關檢測的敏感信息,可以幫助優(yōu)化癌癥篩查測試,這可以通過將信息郵寄給個人的方式來完成,比如,對于超過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建議的乳腺癌篩查年齡的女性(75歲及以上),在其去看醫(yī)生做乳腺癌篩查前,將收到關于乳房X光檢查的小冊子,則可減少此類人群進行不必要的篩查。
另外,也可以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患者導航服務,以幫助患者克服個人和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的障礙,并促進了解和保證篩查的及時進行。已顯示可成功提高結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篩查率的一種方法是分別向個人郵寄糞便測試或HPV試劑盒,使人們可以在家中自己采集樣品。
同時政府與相關機構在癌癥篩查優(yōu)化中也應發(fā)揮作用,為眾多篩查計劃提供支持,促進相關的宣傳,資源普及與基礎設施構建,降低篩查費用,擴大癌癥篩查服務的獲取和利用。
(編譯 尹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