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大眾版專業(yè)版手機APP

返回

頂部

網(wǎng)站導航

臨床科室

蘇向前 - 媒體關(guān)注

2019腫瘤周 | 北大腫瘤蘇向前院長門診札記

發(fā)表時間:2019-04-09
來源:搜狐健康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753.jpg

    【搜狐健康】2019年3月14日上午,搜狐健康記者跟著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副院長蘇向前教授出門診。

    ○文 / 干玎竹 圖 / 宋詩聰

    作為學科帶頭人,他在國內(nèi)腫瘤專科醫(yī)院率先應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shù)開展消化道腫瘤根治手術(shù),并組建了全國腫瘤??漆t(yī)院第一個胃腸腫瘤微創(chuàng)外科。對待患者,他是一個溫暖而認真負責的醫(yī)生,他的患者說,“找他看病,感覺心里倍兒踏實”。

    8:32AM 你得癌不告訴女兒,將來她會遺憾的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753.jpg

    一位中年女性被老公攙扶著走入診室,她的臉色發(fā)黃,穿得格外嚴實,“蘇大夫,我從昨天開始發(fā)燒了,體溫一直挺高的,下不去?!?/p>

    “讓我看看你的造口情況?!?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也是一臉凝重。

    蘇向前在詳細查體后,解釋道,“我起初擔心是造口炎癥引起發(fā)燒,現(xiàn)在看是腫瘤引起的。你需要強營養(yǎng)支持,給身體增加抵抗力。”

    “那我還能繼續(xù)化療嗎,是不是化療藥的問題?”患者非常緊張。

    “我們目前需要先把炎癥和發(fā)燒控制,化療先等一等。具體用什么藥,醫(yī)生會替你操心,不需要你到處打聽。退燒也有過程。不能太著急。你現(xiàn)在有造口,補充營養(yǎng)注意少食多餐。如果有問題,隨時可以聯(lián)系我的助手劉大夫。我們大家都很關(guān)心你,但這個病好起來也要有耐心?!闭f到這兒,蘇向前頓了頓,“你有孩子嗎,多大了?”

    “我家是閨女,剛上大學,大二。”患者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上的什么大學呀?”蘇向前繼續(xù)問。

    “一個軍事院校?!?/p>

    “喲,挺好的。學什么專業(yè)呀?”

    “學的軍事外交,我閨女英語很好,長得也漂亮。”患者哽咽著說。

    “孩子知道你得病了嗎?”

    “不知道,想著治好了再告訴她?!被颊咂怀陕?,她可能比誰都明白,疾病不僅會改變生活,甚至會改變?nèi)松?/p>

    蘇向前想了想,柔聲說,“你得了病要告訴閨女,要不然將來她會遺憾。你要對自己有信心,身體受不了的時候要休息。我建議,告訴你女兒,讓她來陪陪你?!?/p>

    “不行的。孩子只有一兩天假期?!?/p>

    “現(xiàn)在中國家長多不容易?!?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輕嘆一聲,繼續(xù)勸導,“但我們也不能剝奪做兒女的權(quán)利。媽媽有病的時候,女兒有陪伴的權(quán)利。父親要冷靜想一想,怎么處理合適。堅強起來。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的助手。”

    等患者走出診室后,蘇先前告訴記者,“對患者的心理輔導,就是與患者溝通理解的過程。”他認為,心理治療在癌癥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一個醫(yī)生在面對癌癥患者時,如果只對其身體機能進行救治卻忽視了患者的心理呵護,其很可能因為悲觀而使康復之日遙遙無期。所以,他一直在以一個醫(yī)學專家的身份為患者疏導、勸慰,為患者尋求社會支持,不管如何,他想做得更多。

    9:21AM 你的臉色比我還好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755.jpg

    這間診室里也會有勝利的喜悅。

    推門而入的大叔非常壯實,一看到蘇向前就開始樂。

    “復查來啦,又一年了?真快!”蘇向前見到這位患者就像見到了老朋友,先打起了招呼。他轉(zhuǎn)頭對記者說,“這是我的老病人,你看,臉色比我還好!”

    “蘇大夫,我做完手術(shù)都7年了,感覺越來越好。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你能不能幫我把造口還回去?”大叔樂呵呵地說,“不然這個造瘺口周圍皮膚老是癢癢的?!?/p>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758.jpg

    作為一名醫(yī)者,如何體諒患者求醫(yī)的迫切心情,同時又能冷靜客觀地讓患者了解現(xiàn)在醫(yī)學的局限,確實是個挑戰(zhàn)。蘇向前深知,腫瘤患者從診斷、接受手術(shù)治療,到接受永遠要帶著造瘺口生存的現(xiàn)況,需要不斷地和自己進行心理斗爭和重建的過程。這就需要醫(yī)生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用患者能夠接受的語言方式逐步克服心理障礙和身體不便。

    蘇向前掏出了一個電子手寫板,一邊畫一邊解釋,“直腸能排便,要有三個因素:第一,要有足夠的長度儲存。第二,腸管上要有神經(jīng)完成排便反射。第三,要有括約肌控制。你現(xiàn)在唯一留下只有第三,腸管和神經(jīng)被癌細胞搶走了?!?/p>

    “有病,首先要面對。你這七年控制得這么平穩(wěn),我認為得益于你心態(tài)調(diào)整好,沒有被‘改道’糾纏。造瘺口皮膚上的不舒服,可以通過改進護理方法來改善?!?/p>

    患者聽明白了,認同地點了點頭。

    蘇向前又囑咐:“造口的皮膚護理,就像給小孩換尿布一樣?!?/p>

    10:11AM 身體沒有不舒服時,還是要繼續(xù)工作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800.jpg

    這位中年女性是來復查的。

    “你現(xiàn)在還工作嗎?”蘇向前身體前傾,側(cè)頭問她。

    患者搖搖頭。

    “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時候,還是繼續(xù)工作比較好?!?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耐心地說。

    多年醫(yī)治癌癥病人的經(jīng)歷,讓蘇向前深刻認同一個觀點:生物體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奮斗求生。雖然每一位患者都有癌魔來襲時體力不支的時刻,想象中的未來和個人的身份認同感轟然崩塌。但是,當治療告一段落,身體開始與癌癥和平相處時,讓患者重新工作,重新被社會需要,才是最好的安排。

    10:28AM 別用不確定的事情來折騰老人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802.jpg

    “老人家,你多大了?”

    “83歲了。”家屬怕老爺子回答太慢,替他回答。

    “你們不說,讓老爺子告訴我。老爺子,你哪兒不舒服?”

    “我…我最近尿不太出來。”

    “哦,那我明白了。請您到外面休息一下,我和你的家人商量一下,想想辦法?!?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耐心地說。

    “老爺子現(xiàn)在有尿路不通暢的問題,可能與他原來的腫瘤有關(guān),也可能沒有關(guān)系。但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是要保護腎功能。我建議放置輸尿管支架,保證有尿就可以排出來,不影響生活質(zhì)量。老人家這么大歲數(shù)了,我覺得暫時不用處理腫物。因為目前沒有診斷依據(jù),不能用不確定的事情,來折騰老人。”

    老人的子女點頭同意,“能掛到您的號,見到您一面,我們就特別放心?!?/p>

    11:03AM 獨自一人來看病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804.jpg

    一位高高瘦瘦的男子獨自走進診室,把病歷袋往地上一放,發(fā)出沉悶的聲響,開口第一句就是,“蘇大夫,我想知道,這病還能活多久?”

    他的袋子里,是橫著豎著卷著的一沓病歷,中間夾著一個大容積水壺。這些行李陪著他,到處奔波求醫(yī)。等化驗、看結(jié)果,一晃就是一天。

    蘇向前看了他所有的病歷和化驗,查了體,又細細地聽取了他的主訴。最后,蘇向前先問了一個不相關(guān)的問題,“你是內(nèi)蒙古哪兒人呀?”

    “我是巴彥淖爾的。”

    “你這個病發(fā)現(xiàn)得很及時,可以治,要做手術(shù),效果挺好。你們巴彥淖爾市醫(yī)院的王醫(yī)生是我的學生,他的技術(shù)很好,我覺得你可以去找他。當然,如果你想在北京手術(shù),也可以安排?!?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不易察覺地體貼,就像他慣用的一把手術(shù)刀,輕易戳穿了患者的顧慮,又利落地撫慰了他的不安。

    “蘇大夫,我家真的沒人手。要是能在當?shù)刂?,當然是最好的……”漢子的聲音有些發(fā)顫。

    “王醫(yī)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你們市醫(yī)院的副院長啦,他沒問題?!?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拍了拍患者的肩膀。

    “謝謝蘇大夫!謝謝謝謝!”

    11:30AM 醫(yī)道的傳承

    微信圖片_20200922120806.jpg

    蘇向前背后的藍色窗簾后面,是一張窄窄的治療床。蘇向前有時需要讓患者躺平查體。這個時候,他總是會放低聲音。

    “隔壁那個診室,是我的老師黃信孚在出診?!?a target="_blank"href="/Html/Doctors/Main/Index_31015.html"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2">蘇向前解釋,帶著一絲頑皮的笑意,“我的老師已經(jīng)86歲啦,我可不敢吵到他?!?/p>

    在人類與腫瘤的戰(zhàn)爭中,北大腫瘤醫(yī)院始終處在硝煙彌漫的第一線。跟隨蘇向前副院長出診采訪的時間雖然短暫,但留給記者的感動和思考卻很多很多。正如在《呼吸化為空氣》書中,保羅醫(yī)生寫道,“面對癌癥,醫(yī)生不只是需要妙手回春或延緩死亡,更需要在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分崩離析時,給予他們庇護與看顧,直到他們可以重新站起來,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從?!?/p>

    就像蘇向前副院長一直所踐行的那樣,成為名醫(yī),除了學識淵博、技術(shù)精湛之外,更需要一種慈悲的大愛——讓患者獲得最大收益,讓家庭重燃希望。